谈到音箱和功放的功率匹配问题,我们就不得不先对音箱功率的理解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、很多人对这问题存在很大的误区,一般会把音箱的功率跟电器的功率概念混淆。
但音箱功率的概念就完全不是这样,音箱工作的时候,输出的是声音,而声音的大小不是恒定的,会抑扬顿挫,声压的高低会变,但比例不应该变。假定,一个100W的音箱,这功率的概念是它能承受100W的功率,而不是电热水器的需要这功率,100W功率的音箱 给它10W功率,它就输出对应10W功率的声压,给它100W功率,它就输出对应100W功率的声压,输出声压有变,但理论上,声音的组成不会变。
当然,我们的感觉会变,由于人耳具有非线形的响度特性,在不同声压大小的情况下对不同频率的灵敏度不同,声音小的时候,对低音和高音,特别是低音的灵敏度要比中音低,所以,很多人就会认为功率小了,声音出不来,而且,看到标称功率大的音箱,就认为需要很大的功放去推,或者会认为比功率小的音箱吃功率。
音箱的功率跟它的输出声压有直接关系,而跟音色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,所以,有些音箱很贵,但声音不一定很好,它可能把“贵”用在提升功率上,这情况大多出现在一般的专业扩声音箱系统里,也有把“贵”用在声音上,功率却不高,如录音室监听箱,还有一些,就是“超贵”的音箱,动不动就是几字头5位数的价格,就是做得声音又好,功率又大,所以,我们在判断一个音箱好坏的时候,应该学会对功率,声音跟价格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理解。
通常,在设计的时候,把音箱的低频下限提高,能相对提高音箱的承受功率,提高它的输出声压,在大声压的情况下,由于人耳的响度特性,弥补音箱低频稍差的特性,而没作设计妥协的音箱可能本身低频响应相对好,在音量不大的情况下就能给人感觉不错的低音,声音好象很容易出来,“不吃功率”,不过,通常这种“不吃功率”的音箱功率都不大,输出声压也不会高,现实中,一对8寸KTV音箱的低音表现整体上往往要比一个12寸专业音箱要好很多,这也会给人一个错觉,大功率的箱很“吃功率”,没有很大功率去推它低音出不来,这是设计上的问题,跟功率没有必然的关系。